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为了提高2023届实习教师的教学能力,深圳市坪山实验教育集团坪山实验学校举行2023届实习教师汇报课。
【资料图】
实习教师汇报课无疑是展示他们学习成果的重头戏。这些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紧贴新课标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发掘教材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努力上好“第一节课”。
语文科组
陈碧青老师在四年级讲授《黄继光》。陈老师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途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描写对于人物塑造作用,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陈老师重视学生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洪婉霞老师实习汇报课执教六年级《早春逢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后,庄泳程老师点评道,已有高中实习经验的她,有新教师少见的教学敏锐性。设计厚重富有张力,版块清晰层层推进,文化渗透轻盈灵动,美学熏陶润物无声,课堂管理轻灵有效,师生互动丰富深入,基本功尤为扎实,课堂效果显著。其对同仁的观点能融会贯通,并体现自身的教学理解和风格优势,十分难得。
邓子怡老师在讲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时,通过圈点勾画和互动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慧表现,讲解文言文时联系生活场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丰富,过渡自然流利,可以看出老师对课文内容较为熟悉。不足之处是课堂可以更加从容,在难点讲解时节奏可以放缓,便于同学们理解。
李俊程老师实习汇报课执教六年级《送元二使安西》。李老师有较为扎实的文学底蕴,基于文本正确理解基础上,拓宽文本视野,丰富教学资源,整体设计体现思维梯度。版块清晰,层层递进,基于文本又不拘泥文本。这样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一名新教师的教学直觉,难能可贵。这种直觉同样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及教学点拨上尽快找到。
张尧旭老师的课堂,带领学生从趣味发现入手,精准分析,体会《童年的发展》的科学探究过程、求知精神和风趣语言。学生们回应热烈,师生们有问有答,和谐融洽。张老师课程设计合理,具有亲和力,更能立足课本,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们领会发现的科学性与语言的幽默性,并在此基础上学着趣味书写童年发现,学生们兴致盎然。
韩梦雨老师在教授二年级《祖先的摇篮》时教态亲切和蔼,与学生互动良好,能够及时恰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评价语也很多样。语速适当,与学生发展特点相符。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过渡语自然。建议在上课过程中关注班级每一位同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丰富朗读形式,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曾雪晴老师的汇报课《青蛙卖泥塘》在二年级(18)班进行。这节课带领学生从回顾诗歌和复习字词入手,通过表演把“吆喝”一词和课文勾连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表演中领悟了青蛙“吆喝”的意思。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收获满满。
曾子璇老师讲授了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以猴字的字形为切入点,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感知语调、输入语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关注语基训练,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和猜字游戏,班级学生参与度高。曾老师教姿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与学生互动融洽。
王曼老师带领一年级(7)班的同学们走进了《咕咚》这篇意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起始,创设童话情景,听听“咕咚”的声音,激发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探讨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表达练习、情感体验,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这节课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与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
陈玉晶老师在四年级(18)班上《黄继光》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对描写黄继光的语言和动作等句子进行深入思考。老师对黄继光的形象讲解深刻,精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创设了一个激烈的战斗情景,学生入情入境,效果明显。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语用实践,认真倾听与思考,有效合作与探究,大胆交流与表达。整堂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层层深入,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课堂氛围活跃。
数学科组
邹小柯老师的教师教姿教态良好,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板书清晰规范,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但对学生纪律要求可以再提高一些,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
高亚利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把握较准,教学结构清晰,课堂节奏适宜,教学效果良好。存在的问题是,语速过快、板书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不足。建议该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语速的控制,提升书写的规范性。
体育科组
谭惠怡老师的汇报课在二年级(1)班开展,热身阶段中利用了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调动了同学们的上课激情,让同学们更加快速积极地参与进体育课堂中。在本次汇报课《立定跳远》这项内容中,采用了情景导入,带同学们一起逛动物园帮助小青蛙找妈妈剧情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突破本次课的重难点,从跳得更高,到跳得又高又远,最后通过“小青蛙跳河叶”最终帮助小青蛙找到妈妈。通过本课增强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阳玉婷老师这节课主要教授《障碍跑》,所教班级为三年级(11)班。课堂首先进行课堂常规、热身等环节,结合神经激活类小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随后通过森林探险导入障碍跑,将跨、钻、爬、绕的障碍对应森林相应场景,激发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并组织学生进行穿越森林障碍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课堂整体氛围良好,学生积极练习,组织有序。但阳老师作为新教师,在重难点的把握、器材的合理运用、学生个体指导等方面还需要提高,之后的课堂要多多思考和打磨。
刘依老师汇报课上的《足球脚内侧踢球》,所教班级为三年级(12)班。首先,课堂上刘老师合理利用器材来放球,防止足球出现乱滚的现象,队列队形整齐有序;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与比赛法不仅增加了师生间互动,还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参与感;第三,整堂课结构紧凑,重难点分明,集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但是刘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还是有所欠缺,导致基本部分占比过少。再者游戏的设置难度太小,针对性不强,课堂后续还需要多多打磨。
董浩君老师教授的主题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所教班级为四年级(16)班。课堂之初,通过篮球互动小游戏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提问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准备姿势和发力顺序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最后通过传接球练习和分组传球接力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反应速度。董老师在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逐渐形成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用比赛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王倩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8字绕长绳技术》,所教班级为三年级(11)班。这节体育课在音乐的带领下以绳操的方式开始,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目标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花样跳绳——8字绕长绳技术的兴趣、爱好、习惯、能力,同时以课堂练的方式发展了学生体能、技能等身体素质。落实了立德树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充实性、趣味性。
刘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五步拳》,所教授班级为四年级(13)班。热身部分采用了常规热身以及武术专项热身两部分,除了充分活动学生的身体外,还能够复习武术基本功,增加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挂图自主学习和小组练习的方式,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合理指导的教学理念。教学安排较为合理,学、练、赛各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张浩东老师的汇报课主题是《足球脚内侧运球》,所教授班级为五年级(9)班。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与巩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内容到教法到学情,也都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明显,是一位致力于课堂“以学生为本”的合格教师。
白韦老师教授《30米快速跑》,所教班级为二年级(1)班。白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虚心请教老教师、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水平;上课时教态自然、大方得体,声音洪亮,口令清晰,讲解清晰,示范规范,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本节课教学过程流畅,循序渐进。通过快速跑接力赛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学生表现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设计合理规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概念,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节课训练有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英语科组
刘美君老师的汇报课精彩纷呈,她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表现习惯,并通过精心策划的游玩动物园情境为同学们营造了极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刘老师也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们在听讲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图像,利用所学的英文表达来进行交流互动,最终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王春玲老师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内容时,不仅结合了前两次学习内容,找到了优秀的绘本读物片段,并将它们融入到课堂中,为同学们呈现出全新、别致并且充满激情的英语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把知识点巧妙运用到英文故事阅读中,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了宝贵的学习成果。
科学科组
杨秀元老师所讲授的六年级的科学《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一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内容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见习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强了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3位见习教师经过自己精心准备、指导教师耐心指导以及备课组内多次打磨,呈现了一堂堂精彩汇报课,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
审读:孙世建
标签: